西藏网

了解西藏第一选择!

热门搜索:二手汽车 本地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本地资讯 西藏旅游 > 景点介绍日喀则江孜县概况

日喀则江孜县概况

  • 2015/10/13 22:38:25
  • 来源:西藏网
  • 编辑:佚名
  • 199
  • 0
  • 0
江孜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上海援藏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一加强、两促进”三大任务,大力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维护了全县社会政治局势的持续稳定。
  江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雅鲁藏布江中段南侧年楚河上游河谷地带。东起乃钦康桑雪山,西连白朗县、南邻康马县,北接仁布县、日喀则市。全县总面积38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100米。县辖18个乡1个镇,157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67000多人。境内居民以藏族为主,占98%,其他民族有汉族、回族等。
  全县共有党政机关、事业干部、工人1390人(教育系统396人),其中党政机关35个机构,各乡镇共19个机构,共有20个党委,224个党支部,其中老干支部9个,机关支部33个,乡村支部178个,教育支部8个。全县党员总数2587人,农牧区党员1504人,占65.65%。
[英雄城]
  相传500年前,当地首领曲杰•饶顿贵桑•帕巴在江孜宗山修建了第一座宫殿,名为“杰卡尔孜”,江孜因此而得名。在旧西藏,江孜宗是西藏第三大城市,是西藏对外的重要窗口之一,英国、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均在此设有商务机构。自古以来,江孜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04年,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江孜人民不畏强暴,浴血卫国,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的爱国主义赞歌。江孜从此以“英雄城”闻名中外。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52师154团进驻江孜,从此,江孜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1952年,江孜正式成立中共西藏工委江孜分工委。1964年,江孜地区撤消,领导机构与日喀则合并,江孜县归属日喀则地区。
[交通]
  拉(萨)亚(东)公路、日(喀则)亚(东)公路和日(喀则)江(孜)公路贯穿县境,并在江孜镇交汇。县城东距拉萨260公里,距西藏最大的航空港贡嘎机场223公里,南距边境小城亚东也仅215公里。显然,江孜既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又紧密连接了拉萨、日喀则、亚东三个不同的经济区域,流动人员较多,经贸交易活跃,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而且亚东口岸一旦开放,江孜就是西藏向印度及南亚次大陆进出口商品的重要通道和中转站,具有不言而喻的地缘优越性。江孜至日喀则的车辆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七点循环发车。
[西藏粮仓]
  从气候上看,江孜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河谷季风气候类型,全年无霜期110天左右,年降水量298毫米,年日照3187.3小时,年平均气温4.7℃,雨热同季,光温配合好,便于种植。从地理上看,江孜县位于年楚河上游,土层深厚,水源充足,人口集中,也宜于农耕。江孜县粮油总产已占全自治区产量的十分之一,占地区产量的四分之一,是西藏仅有的两个粮油生产“亿斤县”之一,1996年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农业百强县,主要农作物和蔬菜有青稞、小麦、玉米、白菜、萝卜、大蒜、莲花白等,特产是江孜大蒜,以个儿大、味美而享有盛名。
[江孜,民族手工业发达的“卡垫之乡”]
  江孜卡垫、地毯是江孜县民族手工业引以自豪的特色产品,极享盛誉,畅销于全区内外,还远销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这些产品之所以广受欢迎,主要是用料讲究,编织紧密,技艺精湛,质地优良,色调典雅,古拙质朴,图案美丽,经久耐用。目前,我县有一个卡垫厂和两卡垫编制点。
[物产资源]
  主要有碳岩、粘土、高龄土、矿泉水、沙金岩、锑矿等。野生动植物有牦牛、青羊、黄羊、雪鸡、獐子、红景天、贝母等。
[工业]
  解放前,江孜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地区,群生活自给自足,无任何工业可言。民主改革后,江孜新建了粮油加工厂、卡垫加工厂等小型企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业步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期。1996年,国家把江孜作为西藏唯一的星火技术密集区进行建设后,先后建起了县糌粑加工厂等一大批集体或私营企业。
[旅游资源]
  江孜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城镇。位于县城中心的宗山,既是江孜人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历史见证,又是现今唯一保存完整的旧西藏宗政府建筑遗址。位于县城西郊的白居寺,始建于1418年,是唯一的藏传佛教三大教派聚于一寺的寺庙,“十万佛塔”更是藏传佛教中唯一的塔寺。距县城2公里的帕拉农奴主庄园,是旧西藏八大贵族庄园中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庄园。著名的乃钦康桑雪山,集中了各种冰川遗迹,是青藏高原上最易于接近的大陆性冰雪活动中心。
1.江孜宗山抗英遗址
  清光绪三十年(1904)英军入侵西藏,西藏军民在江孜以宗山为中心与英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近代史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从此人们称江孜为英雄城。电影《红河谷》就再现这段历史。1961年宗山抗英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宗山抗英遗址又是目前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原西藏地方政府“宗”府所在地。遗址位于江孜县城宗山广场,山顶海拔4187米,现有大小房间193间,现存古建筑7064平方米。
  藏历火兔年(967),吐噃赞普后裔白阔赞觉得江孜东面山势象嫩枝下垂,南面如雄狮跃空,西面年河似白绸漂流,而北侧宛如美丽的牧女敬献刚刚挤下的羊奶,特别是年楚河谷地平原上金色麦浪滚滚,从年楚河北岸的宗山上看下去恰似一具长方形的金盆。就在宗山上始建宫堡式建筑,统治年楚河流域。这一广大地区被称为“杰卡尔孜”,意为王城之顶,后来音变为现在的江孜,可见江孜地名的由来与宗山古堡是密不可分的。帕珠王朝时期,江孜法王热丹贵桑帕因其父在帕珠王朝担任要职,所以无可非议地继续拥有统治年楚河上游地区的权力。当时正值帕珠王朝在全藏始建“宗”之际,江孜成为当时西藏修建的十三大“宗”之一。清朝,五世达赖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从而使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宗奚这一行政单位也更加完善了。解放初期,在西藏147个宗或相当于宗的奚卡中江孜宗属于大宗。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江孜宗设有僧俗五品宗本各一名,负责所辖区域内的行政、经济、法律、差税、宗教等事务。江孜宗政府辖区包括现在的江孜县、康马县、亚东县帕里塘拉山以北地区,总面积约13400平方公里。江孜宗山抗英遗址现有抗英炮台、抗英勇士跳崖处、江孜宗政府议事厅等景点供游客参观。游客可以从前山拾阶而上,也可以从后山乘车直达山腰处的宗政府议事厅。登高望远,年楚河谷美景尽收眼底,更是拍摄古刹白居寺的绝好之地。
  抗英炮台:江孜抗英保卫战中西藏军民在这个炮台上用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福康安大将军曾使用过的“黄色兄弟”大炮英勇抵抗外强侵略。
抗英勇士跳崖处:江孜保卫战历经三个月,最后在寡不敌众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勇士们绝不向敌人投降,从宗山北侧悬崖跳下。此处现立有纪念碑。
  驻藏大军巡边石碑:石碑刻于清乾隆六十年,记载了驻藏大臣松筠、和宁巡视边防的经过和戊边要领。
  江孜宗政府议事厅:以塑像形式再现了宗政府官员办公情形,展厅内的江孜宗政府土地清册等原始资料极为珍贵。
  法王殿:建于明代,亦称如意宝寺。殿内留有英军侵略我国西藏时的罪证。
  门票每人30元人民币。
2.历史文化陈列馆
  江孜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这里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江孜人民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艺术瑰宝。
  江孜历史文化陈列馆是由上海援藏干部投资兴建的,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建筑设计具有古朴典雅的民俗风格,与宗山古城遥相呼应,溶为一体。这里浓缩了江孜悠久的历史,将向我们集中展示江孜民俗文化的精髓,是旅客认识和了解江孜的一个窗口。
  民俗馆中主要包括旧式民宅展厅、新式民宅展厅、抗英纪念馆、历史民俗画廊、民族服饰展厅、江孜民族节日展厅和民族手工艺展厅等。
  民俗馆门票每人20元人民币。
3.白居寺
  白居寺全称“吉祥轮上乐金刚鲁希巴坛城仪轨大香水海寺”,位于江孜平原年楚河畔江孜县城西端。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藏传佛教寺院,寺中有塔,塔中有寺,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永乐十六年(1418)由江孜法王热丹贵桑帕和一世班禅克珠杰共同修建,历时十年。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礼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修建的,因此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寺中的扎仓分属格鲁、萨迦、夏鲁三个教派。各教派共存一寺同在一个大经堂内诵经,这在西藏寺院中是绝无仅有的。
  白居寺占地14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2.4万平方米。以土木为主的建筑宏伟壮观。汉、藏、尼泊尔三种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主寺共三层,一层主殿措钦大殿是全寺各教派僧众集中修课诵经的地方。措钦大殿正中窗下挂满了民国时期杭州“都锦生”织造的彩绵罗汉唐卡,唐卡环绕着一尊用2.8万斤黄铜铸造的8米高释迦牟尼座像。主殿左右分别是南巴朗杂殿和强巴殿。珍贵的金粉手写《甘珠尔》和《丹珠尔》经书以及珍贵文物,稀世之宝贝叶经《八千颂》和重达百余斤镶满宝石的金嵌《八千颂》经板就珍藏在这里。主殿二、三层不但有立体坛城殿和卓玛堂,特别是二层东殿内的十六泥塑罗汉以其形象逼真,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造型独特而闻名于世,是明代的一项艺术珍品。矗立在主殿旁的佛塔便是著名的十万佛塔——吉祥多门塔。塔基直径62米,高32.5米,共九层,有108个门、77间佛堂和龛室。每间都供有佛像并绘满了壁画,统加起来达十万尊之多,故称十万佛塔,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佛像博物馆。菩萨、金刚、度母、贤王、祖师、英杰等应有尽有而且塑像性格鲜明,造型各异。各层之间皆有彩绘装饰的石砌转经围廊。第五层为覆盖状塔肚,塔肚以下四面十二角。六层呈圆形,四面门上的飞龙、跑狮、走象等浮雕造形异常精美生动。塔东南有通往各层直达塔尖的门殿和梯阶。塔的第九层是金刚持殿。塔的顶部有宝伞、十三天和金幢。
  白居寺的壁画风格独树一帜,是西藏三大壁画绘画流派之一的“佩孜”派的代表作。壁画中的人物动作舒畅犷达,造型的异国情调尤为明显;色彩艳丽,线条细腻、惟妙惟肖,绘画手法甚为高超。白居寺的壁画是西藏古代艺术的杰作,为我们今天研究西藏美术和壁画演变发展史提供了宝贵场所。十万佛塔右侧的甘丹拉康和塔后半山腰的仁定扎仓也是白居寺的重要建筑和景点。每年藏历正月初一,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仁定扎仓供奉年前精心育植的青稞嫩芽,向三宝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西藏许多寺院一样,白居寺的展佛台在北面山顶,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这里将展出寺藏的珍贵大唐卡供信徒摩拜,同时寺内还举行跳神等一系列佛事活动。因为在白居寺身可以依菩提佛,语可以依《甘珠尔经》,意可以依吉祥多门塔。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信徒和游客穿行在寺内各个殿堂间。白居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和售票处就没在大门入口处。门票每人40元人民币。
4.帕拉庄园
  帕拉庄园是西藏大贵族帕拉家族的主庄园,全称帕觉拉康,位于江孜县城西2公里。1994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帕拉庄园列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毕业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目前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贵族庄园,其建筑和财物基本保持原貌。
  帕拉家族是一个有400多年历史的古老家族。据考证,其族先是藏堆王(1618)从年楚河上游强旺地方一座寺院中抽到不丹管理普拉康寺的喇嘛,后因率五百户丁返藏有功受封江孜重孜沙鲁地方作为薪俸。帕拉家族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并步入西藏大贵族行列。在西藏地方政府中担任孜本、代本、卓尼钦姆,直至噶伦的人丁不少。到十九世纪末,帕拉农族发展到拥有37座庄园、1.5万余亩土地、12个牧场、14000余头(只)牲畜、3000多名农奴、成为西藏十二大贵族之一。庄园主体建筑三层楼颇为壮观,现存房屋57间,分别没有经堂、大展厅、家族史厅、会客厅、夫人卧房等展厅,还有庄主玩麻将的专门大厅。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经堂陈设考究、经书、佛龛保存完好;卧室之中,金银玉器琳琅满目。大展厅中庄主当年遗留下来的名贵食品、餐具、高档服饰、名表、洋酒、洋烟、药品等品种繁多,极尽奢华之能事,清晰地再现了帕拉贵族当年骄奢的生活。展厅里的三张照片也可以反映帕拉家族当时的显赫。大楼楼道中陈列着皮鞭、脚镣等刑具,这些都是旧西藏贵族压迫和统治农奴的工具。庄园的对面就是仅有150平方米,却曾生活过14户60多名奴隶的帕拉朗生院。至今保持原貌的朗生院有13间拥挤、低矮、阴暗、形同牢笼的房间,与庄园贵族的豪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帕拉庄园是旧西藏贵族和农奴两种不同阶层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旧西藏社会的缩影;也是考证旧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场所。帕拉庄园门票30元,早上八点至下午八点对外开放。
5.卡若拉冰川
  卡若拉冰川是近南北向展布的乃钦康桑峰的组成部分,位于西藏浪卡子县与江孜县的交界处。公路通过水岭鞍部的海拔是5045米,乃钦康桑大雪山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山体雄伟,顶部尖锥突兀,坡岭沟壑间终年积雪发育了多条冰川。主峰海拔7191米,卡若拉冰川的冰舌前缘海拔为5560米,最低冰层高度每年随气温变化而略有升降,卡若拉冰川的融水是年楚河的东部源地。传说古时江孜土地贫瘠干旱,莲花生大师便派侍从“乃钦康娃•桑布”化为一座大雪山(乃钦康桑大雪山),雪水融化后潺潺流向江孜,变成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沿河人们初尝了乳汁般的甘露圣水,人们就把这条河叫“年”(尝试),把这条河流经的地方叫“年堆”(年河上游),“年麦”(年河下游)。
  乃钦康桑峰由于高寒,常年终日白云缭绕,飘撒粒雪,终年累积、压实形成厚达20—100米的冰层,冰层受本身重力影响缓慢移动形成冰川。卡若拉冰川前缘由于基岩山丘起伏,促使冰舌前缘缓慢移动的冰层顶部发生张裂。冰雪沿冰层张裂消融,形成壮丽多姿的冰塔林。在冰塔林上由于雪尘相间显示出各种云卷状的奇异褶曲,犹如能工巧匠精心细雕的花纹图案。在冰舌前缘的基岩冰蚀台地上可见数条长达10余米、宽10—20厘米、深8—10厘米的楔型刮痕平行分布,这是其它冰川罕见的迹象,形如“创床”的导轨,使人赞叹大自然的魅力。冰蚀台地的陡崖处,由于冰雪消融形成水花飞溅的溪流瀑布,阳光斜射彩虹起舞。冰川谷下部低洼开阔地带,由于冰层消融和冰川退缩形成了数条扇冰缘垅岗和蜿蜒的蛇形丘。在岗丘的坡上长着高山草甸,远处眺望犹如苍龙飞舞,蟒蛇跃窜。车行卡若拉冰川,您不妨在路边专为游人搭建的藏式帐房中小憩片刻,喝一杯奶香扑鼻的酥油茶,听一段牧女甜美的挤奶歌,骑一头牦牛在雪山冰川下留影,采一朵雪莲……
6.江孜地毯厂
  江孜地毯织造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清年间,江孜地毯是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向朝庭进贡的主要贡品。清朝大贪官和坤为了取悦王宫显贵,曾命其弟驻藏办事大臣和宁往京城运去大量江孜地毯。可见江孜地毯在当时风糜京城。江孜地毯厂创建于1973年,占地1.5万平方米。现在生产工人160人。江孜地毯厂坐落在江孜县城西北。江孜地毯厂生产的“宗山”牌系列产品共一百多个品种,全部采用传统手工制做。1980年获国务院轻工部颁发的全国轻工业产品优质奖,1984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多次获得全国少数民族用品优质奖。“宗山牌”地毯是西藏自治区著名商标,获西藏民族手工业旅游纪念品优质奖。产品远销欧、美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江孜地毯也叫江孜卡垫,当地人一般把床垫、马垫、地毯、靠背等统称卡垫。600多年前西藏岗巴嘎西一带的制毯工艺传到江孜,在江孜溶入了中原地区的染色工艺。同时江孜的手工艺人又改进和完善了地毯制做的穿杆结扣方法。这样江孜地毯以其织法独特,编织精密、经久耐用,色泽鲜艳而成为西藏地方政府向朝庭进贡的主要贡品和达官贵族们争相拥有的奢侈品。江孜地毯以棉纱作经线,以毛线做纬线。毛线只使用产自藏北的上等羊毛精梳细捻。毛线染色时除用染料外还加入野生动植物汁、矿石、色土等三十多种物质。江孜地毯厂染出的毛线颜色鲜艳,洗涤不掉毛褪色。江孜地毯构图古朴,民族风格浓郁。纯手工制作,工艺精湛,美观大方。华丽典雅,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江孜地毯厂现有设计、洗毛、染色、纺纱、编织、剪花共六个车间。江孜地毯厂目前可根据客商提供的图案要求编织各种规格和花色的地毯。江孜地毯厂产品展示厅和各生产车间均对游客免费开放。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江孜地毯的生产工艺和发展历程,欣赏品种繁多、精美无比的地毯样品,还随时可以听到制毯工人们的朴实欢快劳动小调。
7.金嘎溶洞
  金嘎溶洞位于江孜县金嘎乡,距江孜县城45公里。传说金嘎一带曾是一片湖水,四周山上森林茂盛,猛兽出没,人类无法生存。为弘扬佛法,解救众生,莲花生大师用法剑劈山倒海,斩妖驱邪,便形成了现在的地势地貌。金嘎溶洞外观尤如堆放着的锋利兵器,形同度母静坐,洞内如同鸡尾。溶洞洞口宽约8米,高近2米,洞深约40米,其空间能容纳108名僧人诵经。自上而下有自然形成的莲花生大师、南木朗•多吉堆窘大泽师等6位高僧的修行洞以及形态逼真的米拉日巴、十六罗汉、大象、蝎子、天龙、地蛇、日、月等80余种画面。由山羊指路,经21级台阶,借助大鹏鸟嘴中绳子,通过量刑洞,越过长短通道就可以品尝传说是莲花生大师、金刚手菩萨等加持的圣水以及无量寿佛恩赐的寿酒。在莲花生殿堂可以看到天然形成的莲花生大师石靴和空行母康珠益希加措8岁时的脚印。金嘎溶洞,洞深路险,身临其境,极富有探险意味。溶洞西北侧有一处温泉,富含多种矿物质。对治疗外伤有奇效。江孜县旅游局为前往金嘎溶洞的游客提供交通、导游服务。
[基础设施建设]
  千年古城旧貌换新颜。由于自然、经济条件的制约和战乱的破坏,解放前的江孜镇满目疮痍,破落不堪。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自中央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援藏工作方针实施以来,江孜在上海大后方的援助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灿达大厦、城建综合楼、宗山广场、城镇绿化工程、上海江孜公园,闵行中学教学楼、英雄路、上海路等一批批城镇建设项目的投入使用,有效地改善了江孜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城镇面貌,提升了江孜形象。现在,江孜是道路宽畅、楼群耸立,城镇面积由原来的不足5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8.4平方公里。
  江孜是一片热土。放眼整个江孜,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可以说战士在世人面前的社会主义新江孜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景象。

西藏网官方微信

西藏网-了解西藏第一选择!


赞(0)

网友留言评论

2条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