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拉萨7月15日消息(记者普布次仁)从革命圣地延安到世界屋脊的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陕西省第七批援藏干部高宝军在担任普兰县县委书记的三年时间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带领普兰干部群众谱写了一曲曲壮歌。
高宝军,陕西吴起人,2013年7月他主动向组织申请援藏,来到了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担任县委书记。普兰县,位于西藏西南部,作为边境县与印度、尼泊尔接壤,平均海拔在3900米,以前的普兰作为高寒地区连蔬菜都基本不能自产。短短三年后,普兰一跃成为了阿里地区的蔬菜生产基地,说道这点就不得不提到陕西省第七批援藏干部、普兰县委书记高宝军。高宝军说“我们来普兰之前,普兰的吃菜难、买菜贵比较突出,当时土豆一斤是7块,辣椒一斤是23块,价格特别高,同时菜的种类也特别少。菜都是靠菜贩子从拉萨或者新疆往来贩运,冬天就基本吃不到菜。”
作为普兰县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高宝军认为:“没有民生的改善,基层党建工作就失去了根基。”为此,他大力实施了连心路、放心水、省心电、舒心房、可心菜等“五心工程”。在海拔近4000的高原上,5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应运而生。通过大棚种植以后菜价明显降低,据了解,在普兰目前土豆是3块多,辣椒一斤是8块,西红柿包括一些原来没有的菜现在都能买到。蔬菜的种植不仅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也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我们世世代代以种植青稞为生。当时说租地种菜,所有村民都不理解,都很害怕。”
建大棚种蔬菜,听起来简单,但在阿里却是探索性的,谈起试种成功的大棚蔬菜和各种树木而改变的生活方式,普兰镇吉让居委会加兴组的普布卓玛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公司向他们租地的情景。现如今,普布卓玛一家就有25亩地被示范园租用,仅这一项一年就能增收3万多元。除了租地,他们还可以通过投劳、经销实现收增。
三年来,普兰县启动了投资1.95亿元的普兰国际小商品市场,建起了牦牛运输队、建材预制厂、砂石料场等13个以村党支部牵头的村级经济合作组织。三年来,普兰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0%,固定资产增长260%,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些变化的背后都离有着高宝军的身影。 在高宝军的柜子里收藏着28面基层群众自发送他的锦旗。哪里有急难,那里就有他。2014年冬,普兰连续降雪厚度达到2米多,高宝军和乡镇干部一起每天为老百姓奔走,长达两个多月的抗灾使得双脚被冻得不成样子,脸也是脱了一层皮。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普兰县受影响后,他夜以继日的奋战在一线,由于过度疲劳一头栽倒在地,幸好司机洛桑喂他吃了速效救心丸才脱险。“宁叫身体透支,不让使命欠账。”是高宝军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但每每想到已经年近七十的母亲两次手术都未能回家照料,他也是心怀愧疚。高宝军说:“因为自己对老人尽孝不够,为家人的关心太少也歉疚过。但我也没有后悔过,山遥水远,雪地冰天,谁也知道守在亲人身边好。但援藏干部择了西藏,就是选择了付出,选择了艰苦,也选择了责任。”
西藏网官方微信
西藏网-了解西藏第一选择!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