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是一个民族的生命,是传承历史记忆的一个重要符号。
“十二五”期间,我地区始终秉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护总方针,继续加强文物保护与维修工作,在保护维修过程中不断恢复、发扬和传承民族优秀建筑工艺技术,同时还拓宽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
有据可查,普查工作更上新台阶
2012年10月,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后,全国上下继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后再次掀起了文物普查的热潮。
地区文物局局长强巴次仁介绍说,在全国文物普查热潮的影响下,根据地委行署的决定,我地成立了地区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并邀请自治区的专家在我地区举办了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骨干培修,各县普查办、文物收藏单位和部分寺院、寺管委会等约4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2014年4月份,地区文物局组织业务精、素质高的干部建立了专家库和一线普查两种队伍到一线进行普查工作。
据统计,参与普查工作的人数达150人。其中,专家库有专家3人,地区普查队员7名,各县普查队员共41名,各寺庙寺管会也均有人参加各自寺庙的普查工作。
“我们在普查工作中,不仅加强派出车辆和人员的安全,而且还积极加强对可移动文物的安全保护工作,在对每一个点进行登记造册时,注意保密,严格控制直接接触文物的人员,不随意拍照,包括自用手机等,绝对保障文物的安全。”强巴次仁说道。
截至2015年9月,地区文物局完成了12个县的基本信息采集工作,收藏文物的保护单位共有145处,共登录文物10003件,全地区所辖县普查工作到达率100%。
藏源之地,重点项目一路展宏图
“十二五”期间,我地区加快工程项目建设,投资近3亿元,先后实施完成了33个重点文物保护、抢救性文物保护工程以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使我地区一大批文物得以保护,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2014年5月完成了敏珠林寺祖拉康、桑阿颇章、廊坊等主要建筑的保护维修任务以及环境治理工程的防洪导流堤工程,并顺利通过地区、自治区、国家等三级文物部门专家验收。
——2015年9月完成了藏王墓23座墓的本体保护维修和环境治理工程以及昌珠寺周边的环境整治工程,并于10月通过验收。
——2015年10月完成了仲嘎曲德寺主大殿一至二层、局部三层、护法殿等本体建筑的全面维修工作以及扎塘寺主大殿一至三层、护法殿一至二层、外围墙等主要建筑险情的保护维修工作,目前均已通过地区、自治区文物局的验收。
——2015年底完成了昌珠寺壁画保护维修工程。
——2015年9月完成扎西通门寺的保护维修工程,并受到了错那县政府的好评,错那县政府分别向自治区文物局、地区文物局、西藏宏泰监理公司等赠送锦旗,以表达工程高质量完成的感激之情。
——中印边境反击战前指旧址作为自治区文物局追加的3000万抢救性文物补助资金项目之一,现已完成张国华将军前线指挥部旧址展馆的布展工作,待开放后有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历史,了解历史。
……
加强安全,民族脉搏跳动永不息
安全保护和保障措施是文物维修工程的先决条件,也是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最终目的。
地区文物局工作人员旦巴旺久向记者介绍,地区文物局对所有的工程实行全面负责制,签订各项安全责任书,明确施工与宗教活动开展的合理安排,并从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施工人员和外来人员四个方面加强安全落实,不断加强了对全地区境内700多处1300多个文物点的文物安全工作。
针对可移动文物,在项目施工前会所在文物建筑的可移动文物进行一次认真细致的庆典、登记,然后进行转移保管,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或出土的文物及时进行清理、拍照和登记,现场办理移交手续,杜绝文物丢失、破坏、偷盗等现象的发生。
而对于古建筑、壁画、彩绘、雕饰等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地区文物局在动工之前便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好文物安全防范、防护措施,具体在现场进行检查和指导。
在施工人员和外来人员方面,地区文物局则责成施工单位及时与当地安全部门沟通并签订相关安全责任书,同时在现场做好各项安全措施,设立了安全标志并配备相关安全设施,保障施工人员、游客和信教群众的绝对安全。
目前,昌珠寺、敏珠林寺、赛卡古托寺寺庙的安防工程均已完工,正等待验收。
各级文物部门也积极争取各方力量的支持,提高文物安全防范能力。自治区文物局在十二五期间向我地区追加三千万抢救性文物补助资金,列入其中的项目共有7个。截至目前,哲布林寺、卓迪寺项目的完成量已达到70%以上,强钦庄园、卡曲寺及枯定拉康也已完成30%。
此外,地区文物局还从现场督促检查落实着手,全年单位派出业务人员到12个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安全检查督促工作,确保文物安全责任书得到层层落实;对存放文物库房或者殿堂内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等,全方面确保了文物安全工作持续稳定。
西藏网官方微信
西藏网-了解西藏第一选择!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