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岗巴县坚持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大力实施“教育兴县”战略,制定出台系列惠教利教政策,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让农牧区孩子愿上学、有学上、上好学。
截至2014年底,岗巴县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占总数的27.09%,适龄儿童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
2013年,岗巴县提出“通过10—15年的努力,实现户均一名大学生”的目标,并制定了县四大班子领导联系学校制度,探索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
自2014年以来,岗巴县开始将县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22%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加大专项经费扶持力度,积极争取援藏资金。2015年,岗巴县教育财政总投入资金达196万元。“资金的持续投入,为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岗巴县教育局局长拉琼说。
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的成败。
因此,岗巴县全面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的中长期目标和重点任务,把优化教师资源作为重要抓手,把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作为重要保障,切实改善教师在工资、医保、住房等方面的待遇,努力培养一支“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队伍。
岗巴县中学教师桑珠次仁对记者说:“以前不仅教学环境差,交通不便,住房也紧张。现在不但待遇提高了,还优先解决教师住房问题。同时,教师培训力度不断加大,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得很快。我很愿意继续在这里工作,为岗巴教育贡献绵薄之力。”
在教师培训方面,岗巴县采取组织教师参加国培、区培、市培和自主开展本校培养等方式,提高现有师资水平。2013年以来,组织教师外出培训300人次,人均达1.5次。此外,还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在职学习培训,提高学历。
学校管理是教育的重要一环,科学化管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实效。
“让专业人才抓教育管理,充分发挥‘火车头’的带动作用。”拉琼介绍说,让懂教育的人办学校,对全县教师和各学校领导班子进行考察和调整充实,把真正懂教育、善管理、工作实绩突出的教师选任到学校主要领导岗位上。
“2013年,我校打破了无人考上内地西藏班的记录。而且,每年都是全县综合考评第一。”直克乡小学校长米玛顿珠自豪地说。
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14年的米玛顿珠,2013年被考聘为直克乡小学校长。紧接着,他被派往北京师范大学接受培训。回来后,米玛顿珠根据岗巴县和直克乡小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师管理方案、奖惩机制,积极做好教育宣传,让直克乡小学在岗巴县小学教育中名列前茅。
教学是直接与学生互动的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
为提高教学质量,岗巴县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研为指导,实施领导包校、包年级制度,并成立教育教学质量攻坚小组。同时,制定规章制度,建立教师管理的长效机制。
“每名老师必须做到课前备好课,课后有小结、有反思。”拉琼对记者说,对课堂教学任务不达标的教师,实施“一谈二警三停”。第一次不达标者,校领导与其谈话;第二次不达标者,予以警告;第三次还不达标者,停课一周,并听优秀教师的跟踪课,写整改方案,规范教师教学不积极、不作为行为。
岗巴县除全面落实惠教利教政策外,还大力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三包”等优惠政策的作用。目前,农牧民送子女上学已由当初的不想到想,再到现在的积极主动入学。
正是由于岗巴县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教育,在行动上全力以赴抓教育,在措施上不遗余力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才有了如今岗巴县农牧区孩子愿上学、有学上、上好学的大好局面。
西藏网官方微信
西藏网-了解西藏第一选择!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