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2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之巅,高寒缺氧,年平均气温零下8℃,最冷时达零下40℃,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一年之中有120天刮8级以上大风,这里被称为“生命禁区”,但,这里还有被誉为“天下第一道班”的青藏公路分局安多公路段十四工区,他们终年养护着40公里西藏连接内地的公路。
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条件下,有那么一普通家庭的祖孙三代,在唐古拉山口、在连接西藏与内地的生命线最要道处,为了保持该段道路畅通付出了全部青春,巴布正是这家为公路养护事业付出一切的第二代养路人。
29年前,正值人生青春韶华的巴布,毅然从父亲那双长满老茧的手中接过沉重的十字镐和闪光的铁锹,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养路工。自此以后,巴布风餐露宿、以路为家。
每年的5至9月是公路养护的黄金时段,但养护设备有限,大部分都得靠人力开展路面养护。为了节约单位资源和更好地完成每年的养护工作任务,每年这个季节,巴布都要领着工友们自带干粮,每天工作12至13小时,劳动强度达到了极限。饿了吃些干粮,渴了喝点酥油茶,累了靠在车上眯会眼睛,就这样日复一日,直至养护工作完工。他坚持天天巡路,及时解决养护中出现的问题和突发事件;发生水毁、雪崩等自然灾害,他坚持第一时间赶到,最后一个离开;发生堵车,他坚持不疏通完毕决不离开现场;车辆抛锚,他坚持帮助每一位司乘人员;游客高原反应、生病,他坚持送水送药送食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013年1月3日,一辆从青海驶来的货车在唐古拉山山顶抛锚,巴布和工友们为他们送去了开水、方便面、药品;
2013年3月28日,3名武汉驴友因遇冰雹、暴风等极端天气,受困于唐古拉山顶,道班工人巡路发现后,将他们带到工区救助站,免费安排住宿,并送药送开水和食物;
2014年4月15日,一辆从河北邯郸驶来的自驾游轿车上有4人,其中有一个小孩因高原反应生命受到考验,道班工人发现后将车开至道班院内,送上高原药、氧气袋等,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平安到达拉萨;
.......
类似的救助不计其数,有些过往司机为感谢巴布和工友们的援助,拿出了钱感谢他们,可他们从来没有拿过一分一厘,但是十四工区的游客留言本,却被游客整整写了11本。游客们写道:“天下第一道班,天下第一温暖”,“大爱无疆,道班工人高尚”,“感谢天下第一道班工人,你们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寒风无情人有情”,“救助站里见真情,藏汉同胞是一家”。从这些留言中可以看出,受到帮助的游客,对109道班充满了感激之情。
“道班工人有助人为乐的光荣传统,这一传统不能在我的手中丢掉,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办事是自己的责任。”听到赞扬与感激,巴布总是这句憨厚朴实的话。
舍小家,顾大家。“巴布的无私奉献让他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年迈的父母不能伺候,患病的女儿不能照顾。”每每提起过往,巴布内心充满了隐痛。
岁岁年年,寒来暑往,巴布带着工友们常年战斗在雪域唐古拉,抗严寒、斗风雪,默默诠释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两路精神”!
(责编: 常丽)西藏网官方微信
西藏网-了解西藏第一选择!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