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网

了解西藏第一选择!

热门搜索:二手汽车 本地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本地资讯 西藏旅游 > 自然地理日喀则萨嘎县概况

日喀则萨嘎县概况

  • 2015/10/13 22:38:26
  • 来源:西藏政府网
  • 编辑:佚名
  • 939
  • 0
  • 0

[自然地理]
  萨噶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冈底斯山脉以南,雅江上游,经度在东经84°3′——86°2′之间,纬度在北纬29°1′——30°之间。它东与昂仁县、西与仲巴、北与措勤、东南与聂拉木、吉隆为邻,西南与尼泊尔王国接壤,边境线长约105公里。全县总面积约为1.25万平方公里,占日喀则地区总面积11.6%,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1.77%。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其中,县驻地海拔4513米)。距日喀则约450公里。219国道贯穿全县东西,作为南线通往阿里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交通地位。
  萨嘎县地势高,自然环境特殊,气候恶劣,高寒严酷,属内陆干燥高寒气候。气候呈高度低气压,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没有四季之分,构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一般年份无霜期农区为120天,牧区为90天,没有绝对无霜期。全县日照日数长,幅射强度大,年平均日照一般在3000—3400小时之间。旱季与雨季分明,雨季基本集中在七、八、九月,平均年隆水量仅200毫米左右,年相对湿度只有35%—45%。
[历史概况]
  萨嘎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阜民丰,乡风淳朴。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后于公元1354年帕竹王朝统治者在西藏推行农牧主溪卡( 封建庄园)制度的同时建立了地方行政单位“宗”(“宗”的建制相当于现在的县),并派出一批上层僧侣担任地方行政官员,确立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并使其日臻完善。当时的萨嘎宗取名为“萨嘎敦巴宗”。旧萨嘎宗(县)政府驻地在萨嘎地方。
  1972年6月8日经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批准,经两年多的基本建设,于1974年10月14日将县城正式迁至加加地方(现在的县城驻地)。其宗本(僧官与俗官)由噶厦政府从拉萨的蜇蚌寺、色拉寺和大昭寺中直接任命派遣。西藏和平解放后,于1960年4月, 正式建立了萨嘎县人民政府,由日喀则专区管辖,建制沿袭至今。
[行政区划]
  萨嘎县现设7乡1镇,即:昌果乡、拉藏乡、雄如乡、达吉岭乡、如角乡、旦噶乡、夏如乡、加加镇;下辖38个行政村。(含2个自然村)。
[干部队伍]
  截止2006年11月,萨嘎县共有县直机关党支部15个、乡镇党委8个、村委会党支部38个。全县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总数397名,其中本科学历有28名。其中县级干部23名、科级干部42 名。全县共有党员619名,其中乡镇基层党员446名。2006年全县共发展党员32名。其中,发展妇女党员7 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22%。
[人口与民族]
  萨嘎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 截止去年年底,全县总人口为 12513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445人,牧业人口为7791人,其他1277人。
[自然资源]
  萨嘎县自然资源丰富,草场广阔,草场总面积达3975万亩,畜牧业比较发达,牛羊成群,水草丰美,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美丽的地方”。有大量的菊科、禾本科、草科植物。境内分布较多的常绿针叶、灌木丛只有香柏一种(俗称爬地松),其分布面积较大,资源丰富,面积达274万亩。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野牦牛、野驴、藏羚羊、岩羊、黄羊、马鹿、獐子、灰兔、猞猁、狗熊、云豹、旱獭、鼠兔、温泉蛇和铲齿裂腹鱼、双须重唇鱼、斑切腹鱼、藏鹤、雪鸡、秃鹫、野黄鸦、野水鸭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铜、铅、金、硝、硫磺、花岗石、水晶石、石碳等多种矿产。水资源丰富,大小河流有10余条,总长度5000公里,其中,雅鲁藏江发源于邻县仲巴境内,流经萨县320公里,此外还有10多个小湖泊,6处地热温泉。
[名胜古迹]
  萨嘎县统战部门从1985—1987年,对该县域内几大寺庙集中进行普查,对各寺庙的重要文物进行了造册登记。文物种类繁多,大多为佛像。其形态神情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保存价值和观赏价值。其基本状况如下:
    (1)、努贡寺座落在县城东南部,离县城104公里,创建于1182年,属于宁玛派。
    (2)、土庆寺座落在县城东部,离县城140公里,创建于1542年,属于格鲁派。
    (3)、布扎寺座落在县城偏南,离县城45公里,创建于1780年,属于格鲁派。
    (4)、苦郁寺座落在县城偏南,离县城165公里,创建于1572年,是属于嘎举派。
    (5)、达吉岭寺座落在县城偏北,离县城35公里,创建于1729年,是拉萨小昭寺的分寺之一,属于格鲁派。
[经济发展]
  在“十五”期间,萨嘎县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835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737万元,第二产业1758万元;第三产业385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253.28元。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874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198万元,第二产业1057万元;第三产业548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430.03元。2006年上半年预计全县国内生产总完成568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750万元,第二产业974万元;第三产业2956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606.78元。
[特色产业]
  萨嘎县作为日喀则地区西部三县(仲巴、萨嘎、吉隆)的中心,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资源准备在“十一五”期间投资兴建磨刀石加工厂及农畜产品加工厂,并积极开发旅游资源,使其逐渐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
[科教、卫生、文化事业]
  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大教育设入。“十五”期间,县级投入教育经费累计128万元,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适龄儿童入学率得到提高,青壮年文盲率大幅下降,教育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并顺利通过了“普六”验收。目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6.2%,巩固率98.6%,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43.2%和18.6%,初中入学率为15.7%,巩固率97.1%。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11.2%和17.3%,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完成了8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妇幼保健工作得到重视,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加强,两病防治及计划免疫工作有新的进展。截止目前,全县参加农牧区合作医疗的达9807人,占农牧民总人口的87%,农牧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广电事业进步明显,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宗教概况]
  萨嘎县现只有一种藏传佛教。信仰藏传佛教群众占全县人口的绝大多数。萨嘎县现有5座寺庙和一个拉康日追,僧尼总数为43名。喇嘛1名,2个拉康,1个日追,寺庙和各种宗教场所只有8座。主要教派有宁玛、格鲁、嘎举三大教派。
[援藏工作]
  自2002年6月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吉林省开展了对萨嘎县为期十年的对口支援工作,四年来,先后派出了两批十二名干部参加对口支援萨嘎县的工作,累计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吉林旅游大酒店、县干部职工周转房,对格桑街进行了改造,实施了“阳光工程”、“光明工程”、“安居工程”,购买了县政府驻日喀则办事个用房,为部分乡镇购买了交通工具等等,这些项目的实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改善了干部职工和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旅游资源]
  全县的旅游资源主要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种。
自然景观因特殊的地理环境而来,萨嘎县地形属高原山地类,地势由北向东倾斜,起伏较大,西北有冈底斯山脉,南面有喜马拉雅山脉,境内主要山峰有:冈日伦布(译音),海拔7000米,常年积雪;在如角乡境内有白丽康日(译音),海拔7095米,是登山爱好者的理想登山场所。全县境内有十多个小湖泊,有6处地热温泉,主要分布在如角、卡古、嘎学、达孜、康来等地,其中如角温泉尤为出名,位于平顶山头上,形如碗口,泉池面积约有30平方米,热气冲天,大团气雾犹如白色浮云,衬映着蓝天,景色极为玄妙,当地群众用以洗浴,重要的是医治常见性顽固症,如胃病、皮肤病、关节炎等,疗效颇佳,因此有不少外地游人不辞辛苦慕名而来。
萨嘎县的人文景观主要是五大寺庙,即努贡寺、土庆寺、布扎寺、苦郁寺达吉岭寺。
 

西藏网官方微信

西藏网-了解西藏第一选择!


赞(0)

网友留言评论

2条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