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共有的精神财富。保护和发展藏民族传统文化,对于建设美丽家园幸福拉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拉萨市在积极实施“文化兴市”战略中,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着力点,以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服务为核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目前,拉萨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6项。其中,以拉萨雪顿节、觉木隆藏戏、拉萨朗玛等为代表的国家级非遗代表作20项,以拉萨堆谐、打阿嘎工序、直贡藏医等为代表的自治区级非遗代表作31项。各类代表性非遗传承人92名。
长期以来,中央和自治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大,为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抢救、保存、保护及传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一批濒 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青黄不接的传承队伍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拉萨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协荣仲孜队”从仅有的7人发展到现在的14人。拉 萨堆谐传承队在原19名老队员基础上,新培养了100余名年轻传承人。为了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带徒传艺、培训讲学、出版资料、展演展 示,在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补助基础上,拉萨市设立了市级传承人专项补助资金,对经市政府公布的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给予3000 元的补助。
古籍保护工作进展顺利
自2011年正式启动古籍普查工作以来,拉萨市制订了《拉萨市古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并拨专款用于古籍保护工作。市、县两级文化和文物部门抽调专人组成 普查队,并邀请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的专家进行指导,深入各县(区)认真开展古籍普查工作。普查队员走访调查了250余家收藏单位,通过实地拍照、测量和文 字描述等方式,记录了各类古籍的书名、著者、字体、数量、开版、板框尺寸等信息,深入调查了解拉萨古籍保存现状及存在问题等。截至2014年12月,共计 普查登记1114函古籍,其中包括名人文集、人物传记、藏医学、天文历算、乐谱及因明学等,最古老的古籍文献可追溯到十二世纪,已有900年历史。为更好 地保存珍贵古籍资料,普查队筛选776函古籍及104函珍贵古籍,编辑了《拉萨珍贵古籍图录》与《拉萨古籍目录》,并于2014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此项 工作为全区古籍保护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宝贵的经验。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拉萨市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目前,共建有1个博物馆、1个群艺馆、7个新华书店、5个民间博物馆、8个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65个乡镇文化站、228个村级文化室、228个农 (牧)家书屋、231个寺庙书屋、2000个家庭文明书柜、34个社区书屋、5个警营书屋、5个职工书屋、148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4个县民 间艺术团排练场。从市到县、从城到乡,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日益健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有序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真正实现为民所用。“零门槛”享受 文化生活,已成为拉萨市百姓一个重要的幸福指标。
如今,拉萨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雪域高原,历史文化的“名城”、青藏高原的“净城”、改革开放的“新城”等一张张名片向世界彰显着拉萨的魅力 和风采。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治藏方略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指引下,在区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各 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斗,拉萨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拉萨各族人民一定会更加幸福。(本报记者 王珊)
西藏网官方微信
西藏网-了解西藏第一选择!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