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网

了解西藏第一选择!

热门搜索:二手汽车 本地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本地资讯 其他藏区双流县投2000多万元唤醒“高原江南”沉睡的美景

双流县投2000多万元唤醒“高原江南”沉睡的美景

  • 2015/9/1 20:05:58
  • 来源:
  • 编辑:佚名
  • 222
  • 0
  • 0

本报制图/卢浩  

  开栏的话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稳藏兴藏的方针政策,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全省16个内地市和21个省级单位按照省委部署启动实施对口援藏。省会成都勇担“首位城市”责任,高度重视援藏工作,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结合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对扶贫攻坚工作的重大部署,成都市加大对甘孜州对口援助10个县的帮扶力度,一方面直接“输血”,做好支教、支医、支建等帮扶工作,在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受帮扶地区大力支持;另一方面积极“造血”,帮助受帮扶地区加快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结构,实现发展壮大、增收致富。

  7月,四川日报联合成都市相关部门,启动大型走基层新闻报道活动——“援藏纪行”。记者走进成都对口援助点,记录援藏的艰辛与不易,见证帮扶的成绩与实效。

  “没想到有保存如此好的原生态村落。”杨旭明不断提醒同行的学生,如何做到“修旧如旧”。

  7月16日,这位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教授,赶到甘孜州巴塘县。刚启动建设的“甲坡地鲜花音乐旅游小镇”,又迎来一批专家把脉。

  这个由双流县投入2000多万元的旅游援建项目,从立项、规划到设计、建设,每一步都像迎接“大考”。用双流对口支援巴塘指挥部指挥长杨金富的话说,这不仅是彰显藏汉一家亲的项目,更担负着“唤醒”巴塘沉睡的美景,引领旅游产业开发的重担。

  援建,实现“输血”到“造血”转变,正从这里开始。

  巴塘美景还无实质性开发

  巴塘有多美?几个概念就能勾勒出来——高原江南,318国道重要节点,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黄金驿站。“这里的旅游资源真是太丰富了。”看过不少高原风光的杨旭明说,和其他高原美景相比,巴塘的美景更有一份灵性,“是活的,互动性更强”。

  离县城不远的措普沟,便将这份灵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沿途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温泉坑,腾起一团团热雾。雾气飘渺,笼罩在彩林山石间,仿佛为它们披上了一层白色的轻纱,多了一份娇羞和神秘。山腰的几口温泉眼,随着游人的大声呼喊,泉水逐渐喷涌而出,回应着大家的热情。游走在草原上,目之所及,除了蓝天、青山、碧水、鲜花等美景外,还不时会偶遇这片天地的精灵们:岩羊、小鹿、松鼠、藏雪鸡、雀鸟。在措普湖边“呜呜呜”地召唤鱼儿时,成群结队的细鳞花鱼与高原裸鲤,就会蜂拥而来……“这里的美景如同睡美人。”同行的巴塘县格桑副县长说,近年来有很多开发商前来考察,但都没有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我们对于开发巴塘美景一直很慎重,要么就不开发,要开发就一定要做好。”

  从重塑黄金驿站入手

  怎样“唤醒”沉睡的美景,巴塘当地一直有困惑:“人间仙境”措普沟、神奇热坑温泉群、世外桃源格木景区……美景太多,但究竟从何下手,如何渐次展开?

  双流对口援建巴塘后,双方经过多次论证,最终将首个大型旅游产业开发项目定格在县城边的甲坡地。“这个项目的核心在于重塑巴塘黄金驿站的地位和角色。”巴塘文化旅游局局长绒布说,巴塘曾经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后来随着交通发达一度被边缘化。近年来,亚丁机场启用,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打通,巴塘的旅游区域优势重新凸显。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巴塘游客量达到22万人次。巴塘县内很多宾馆、客栈拔地而起,但依然满足不了游客需求。就在巴塘采访的几天时间里,记者所住的宾馆,每天下午6时左右,院子里就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自驾车辆,近的来自成都、重庆,远的来自北京、黑龙江、广东。“甲坡地鲜花音乐旅游小镇项目利用县城边上成熟的藏民居院落集群,集中打造集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等综合旅游小镇。”绒布说,小镇的打造将对未来巴塘旅游产业的后续开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巴塘旅游发展第一步就是留住客人,“日游亚丁、夜宿巴塘”,只要客人留下了,陆续开发出来的巴塘美景一定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去体验。

  无一户村民放弃发展的机会

  尽管见多了各种“高大上”的旅游景点,但当杨旭明走进甲坡地时,仍不由为之震撼——没有想到巴塘红藏房自然村落保存如此完好。

  整个村落树木相间,小桥流水,通户小路蜿蜒,穿梭在石头或者土砌的院墙之间。

  两到三层的一座座红藏房,掩映在花果树丛之中,每家每户都有独立的小院落,院里长满了苹果、李子、核桃、葡萄,还有各种时令蔬菜,长得比人高的苞米开出了穗。

  双流县援藏干部赖琳琳告诉记者,整个项目重点是疏通水系和通户小路,不改变自然院落的形态和风貌,同时增加一些旅游基础设施。

  “我们早就盼着开工了。”村民格茸次仁一家的改造计划已经出来了。他家在村落中间位置,按照规划,这一片主要开发成家庭旅馆。

  这几年,次仁身体不好,家里全靠妻子在县城找了一个公益性岗位养家。不久前,家里又新添了一个孙子,一家人盼着早点开起家庭旅馆。“我们家有20根‘柱头’,住得下20多个人。”“柱头”是当地人衡量房间大小的单位。次仁和妻子合计着,把房子按照统一要求粉刷,增加一个干净的卫生间,把楼上一整层全部改造成对外接客。“到时候,我们还可以根据游客的要求向他们提供特色藏餐,又多挣一份钱。”

  绒布告诉记者,项目确定后,整个村落140户村民,没有一家放弃统一改造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机会,旁边村落暂时没有纳入规划内的群众倒是有意见,都想参与进来。“我们经过测算,项目建成后的5年运营期内,旅游总收入可达到37738万元,年平均净利润为2414万元,有效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改善生活。”

  原标题:唤醒“高原江南”沉睡的美景

(责编:于超)

西藏网官方微信

西藏网-了解西藏第一选择!


赞(0)

网友留言评论

2条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